首页
心音产生 的机制
关注者
0
被浏览
8180

1、第一心音:S1主要由于心室收缩开始,二尖瓣和三尖瓣突然关闭,瓣叶突然紧张引起振动而产生。其他如左室和主动脉因血流冲击产生的室壁和大血管壁的振动,半月瓣的开放,心室肌收缩,心房收缩终末部分,也参与第一心音的形成。 2、第二心音:S2主要是由于心室舒张开始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瓣膜振动所产生。其他如血流加速和对大血管壁冲击引起起的振动,房室瓣的开放,心室肌的舒张和乳头肌、腱索的振动也参与S2的形成。 3、第三心音:S3 的产生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时,血流冲击心室壁(包括乳头肌和腱索)振动所致。 4、第四心音:S4的产生与心房收缩有关,但正常人心房收缩产生的低频振动,人耳听不到。 六 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正常人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呈层流状态,不产生声音。虽有少量湍流,但产生的声音微弱不会传出血管和心腔之外。如果血流速度加快、瓣膜口狭窄和关闭不全、血管腔异常扩大和狭窄、心腔内出现漂浮物,则血流由流为湍流,撞击心壁、瓣膜、腱索和大血管壁使之产生振动,在相应部位可听到声音即杂音。

发布于 2007-11-03 13:16:17 IP 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3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条评论
:hy :hy :hy :hy
  • 2007-11-03 13:29:58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1.沙锅煮药:煎药最好用沙锅,不宜用铝锅或铁锅。因为煎药时,某些药材成分与金属易起化学反应而改变药物性质,降低药物疗效。 2.煎前浸泡:煎药前先将药物用清水浸泡,加入的水量以药材浸没后高出药面3cm为宜。实践证明,中药在煎煮前最适宜的浸泡水温是40℃-50℃。通过浸泡,水分能缓慢渗入药材组织,使结构疏松膨胀,造成良好的溶出环境,从而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浸泡时间依药材而定,如质地疏松和轻浮的花、叶、草类浸泡30分钟;生长多年的植物根、茎、皮类浸泡1小时。 3.加水适量:一般药物头煎加水300-500ml,二煎加水250-300ml;滋补药加水应多些,头煎700-1000ml,二煎加水400-600ml。无论哪种药物,两次均应煎到剩150ml药汤为宜。 4.煎药的时间:有些药物需要特殊的方法煎煮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如芳香气薄的薄荷、藿香、钩藤、佩兰、砂仁等宜在其他药物即将煎成时纳入(后下),煎一二沸即可;石膏、龙骨、牡蛎、代赭石、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药物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与其他药同煎;附子、乌头等有毒药物应先煎;旋覆花、枇杷叶、海金沙、车前子、马勃等应用布包后入煎;饴糖、蜂蜜宜在药煎好后去渣对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应待药物煎好后冲服;犀角、鹿茸、三七等先研成细末,用开水或药汤冲服。 5.火候适宜:煎药开始用温火,煮开后用小火。煎煮时不能频繁揭盖,以防气味走散,减少挥发成分外溢。一般药物煮开再煮10~15分钟,滋补药物煮开再煮3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6.煎糊忌服:有些药物含有挥发油,一旦煮糊,挥发油丧失,即失去了有效的发汗解热作用,而且会产生毒性,应禁止服用。
  • 2007-11-03 14:29:07 · IP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回复 0点赞
哈哈站个地儿,学习学习:xh :xh :xh
  • 2007-11-03 14:59:49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